诗传古韵,词润芳华||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适园诗文选》分享会”顺利圆满结
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跃学院文化氛围,提升我院学子文学素养,12月11日晚,文学院于学奎楼207芜绿堂开展了《适园诗文选》分享会活动。本次活动特邀《适园诗文选》作者之一——凌明明担任主讲人。文学院院长任美衡,副院长文玲,学工办主任兼团委书记谭盛广,文学创作班指导老师陈国质,博士林天泉出席本次活动,文学院学生代表约50人到场参与。

(分享会现场)
活动伊始,任美衡进行开场致辞。他特别介绍了《适园诗文选》是凌明明与其父亲凌少泉合著的诗集,该诗集以普通百姓的视角反应了中国二十世纪历史的风雨,具备史诗性质。他期待我院学子通过本次活动,感受古体诗词之美,并进一步加深对诗词格律的了解。

(任美衡开场致辞)
随后,廖雅琛朗诵班的学子分别朗诵了凌少泉与凌明明的佳作,让我院学子在优美而深情的朗诵中既感受到了文字的韵律之美,也领悟到生命的深邃与丰富。

(欧湘粤朗诵《暮秋晚归》)

(曹凡圣朗诵《亚洲论坛博鳌玉带滩漫步》)
“诗词格律”讲座正式开始。凌明明首先解释了出书的两个原因:一是为了完成父亲凌少泉的遗愿,二是为了追求自己对文学的热爱与梦想。随后他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分享了将父子两代人的作品合二为一的过程。

(凌明明分享经历)
“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联有定格。”凌明明指出格律诗的五大特征。随后从格律诗的韵律与声律两方面进行详细讲解,特别强调要“倡今知古,双轨并行”,“倡今”是适用时代的需要;“知古”是继承传统的需要。最后,他指出:“创作诗词,提倡用新韵,也可以用古韵,大家各随其便,不必勉为其难,写出好作品才是硬道理。”

(大合照)
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落幕。本次活动不仅加深了我院学子对诗词格律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魅力与活力,还有利于加深我院学子对古典诗词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进一步推动文学院营造“诗传古韵,词韵芳华”的文化氛围。
文字:丁怡文
图片:黄常红
一审:潘玥
二审:谢炎伶
三审:谭盛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