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家乡||这场直播太“非遗”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传承的理念,做好新时代新征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2月2日上午,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拾遗国风小组蒋娜、刘雯晴、吴数、祝颜借助直播这一新颖的传媒形式宣传家乡衡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直播开始,一张色彩丰富、做工精美的红色脸谱面具映入网友们的眼帘,蒋娜绘声绘色地讲述起这张面具背后的故事:“脸谱起源于中国古代祭祀活动中舞者所佩戴的面具,后演变为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如今,脸谱不仅是复古的装饰品,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对于善恶美丑评判标准的文化符号。

(蒋娜对面具故事进行讲解)
随后,应直播间网友们的要求,蒋娜选择了衡阳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剪纸技艺进行展示,她从桌面上拿起一张质地柔软、色泽饱满的红纸,熟练地翻转、对折,接着拿起铅笔在纸面上迅速而又精准地勾勒出字形轮廓。


(蒋娜展示剪纸准备过程)
进入剪刻阶段,蒋娜神情专注、目光如炬,紧盯着剪刀与纸面的接触点,精准把控着下刀的方向和力度。指尖翻飞间,一个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的“喜”字便呈现在网友们眼前。

(蒋娜进行剪纸展示)
在对作品进行简单展示过后,蒋娜以幽默通俗的语言介绍起衡阳剪纸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以及其发展情况,并针对直播间内网友们的实时提问进行详细解答。轻松愉悦的互动氛围、丰富多样的展示内容赢得了网友们的青睐,他们纷纷以点赞、留言等方式为这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直播加油助力。
直播临近尾声时,蒋娜表示:“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喜爱,本次直播活动是拾遗国风小组在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道路上一次全新而又大胆的尝试。未来,我们将深入挖掘家乡的非遗资源,不断拓宽活动范围、创新活动形式,为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入青年伟力。”
衡师学子借助直播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将剪纸这一非遗文化展现在大众面前,不仅为剪纸艺术传承注入新活力,还能使观众更好地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传承。
文字:刘雯晴 蒋娜 黄静怡
图片:吴数 祝颜
一审:潘玥
二审:谢炎伶
三审:谭盛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