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家乡 || “纸”尖传情,“遗”韵留香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助推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1月21日上午,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拾遗国风小组携手衡阳市雁峰区书画协会、东洲书画社和湖南省甲骨文学会,于衡阳市雁峰区市府路美食街开展以“非遗贺新春,春联送祝福”为主题的活动。
活动过程中,“拾遗”小组成员蒋娜、刘雯晴、吴数、祝颜通过采访衡阳民间剪纸技艺非遗传承人候广华老师,切身体验了非遗剪纸技艺,深入了解了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演变历程。在候广华老师的宣传摊位上,丝线缀满了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它们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观赏。(团队成员体验剪纸技艺)

衡阳剪纸艺术的基础风格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细腻精巧、题材广泛、色彩鲜艳、构图精巧等,现当代的衡阳剪纸作品在此基础上融合了衡阳地区秀美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历史资源,因而具备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候老师向团队成员们介绍了衡阳剪纸的历史渊源和工艺流程。他表明,衡阳剪纸作为一门民间艺术,迄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精美的装饰物,更是衡阳地域特色与历史文化的生动载体。

(团队成员剪纸成果展示)
团队成员蒋娜表示:“此次体验活动让我们对于衡阳剪纸艺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它不仅是一门手工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与传承。未来,我们团队也将持续地进行走访探寻,为传承和保护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活动参与人员合影)
剪纸工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记忆和独特的民族智慧。本次活动不仅是对传统艺术的追寻与探访,更彰显出新一代衡师青年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文字:蒋娜 刘雯晴 李宇轩
图片 :吴数 祝颜
一审:潘玥
二审:谢炎伶
三审:谭盛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