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工作 >> 正文

三下乡 || 解锁苗乡童心的“文化密码”,传统习俗点亮国学课堂

发布时间:2025-08-01 来源: 文学院

三下乡 || 解锁苗乡童心的“文化密码”,传统习俗点亮国学课堂

解锁苗乡童心的“文化密码”

传统习俗点亮国学课堂

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双双好奇的眼睛,聚焦在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金兴村的课堂里。近日,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芙蓉学子寸草心计划——“金兴育禾,青苗向阳”乡村振兴实践服务团,为村里的孩子们精心打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解锁传统习俗之旅”国学课。从节日传说到节气智慧,再到巧手创作,古老的中华文化如春雨般,悄然浸润着苗乡孩子的心田。

“大家看这张图,猜猜是什么节日?”实践团成员唐璐菲的开场互动,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春节!”“端午节!”……看图猜节日的小游戏,成为开启中华传统节日宝库的钥匙。唐璐菲按时间轴,为孩子们娓娓道来春节、端午节、七夕节(乞巧节)的动人传说。

图片

(团队成员唐璐菲结合日历讲解传统节日)

“屈原是一位心系国家、意志坚定的君子……”屈原投江、百姓投粽纪念、“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这些流传千年的故事,不再遥远,成为孩子们理解民族精神与优秀品德的生动教材。

图片

(小朋友们认真听讲)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清脆的童声齐诵在教室回荡,《二十四节气歌》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了让抽象的节气概念变得可触可感,实践团成员不仅讲解节气的含义,更设计了一个充满童趣的互动环节——“季节树叶画”。

图片

(小朋友用树叶画金兴村荷花池)

走出教室再回到课堂,孩子们化身小小艺术家,用大自然的馈赠创作出心中的季节图景。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小心翼翼地用翠绿的叶片铺底,点缀上娇嫩的粉色花瓣,一幅生机盎然的“金兴荷花池”跃然纸上。通过亲手触摸、观察、创作,抽象的“节气”与真实的“季节”变化,在孩子们心中建立了鲜活的连接。

图片

(成果展示部分)

一支画笔绘节气,一个故事传千年。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实践团以行动架起高校资源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桥梁,不仅展现出新时代青年传承文化、助力乡村儿童发展的担当,也为守护民族文化根脉、赋能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

图片:尹飞飞 左佑
文字:唐璐菲 陈湘艳

一审:潘玥

二审:谢炎伶

三审:谭盛广




 相关链接: 三下乡 || 解锁苗乡童心的“文化密码”,传统习俗点亮国学课堂

logo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