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文学院“学术论坛第二季”系列讲座之外请专家篇

发布时间:2017-11-22 来源:

衡阳师范学院2017年下学期第十八届学术活动节之文学院“学术论坛第二季”于11月20日下午顺利拉开序幕,本次活动以“让青春乘着学术的翅膀高飞”为主题,有外请和内请专家讲座各四场。

11月20日至21日,文学院共邀请湖湘文化研究知名学者李慧星、著名语言学家李如龙、知名书法家贺秋华、资深翻译毕冰宾等四位专家莅临讲学,文学院师生到场聆听。

20日下午,李慧星先生作了题为《湖湘文化与名校教育》的学术讲座。

李慧星先生从湖湘文化的起源说起,为大家介绍了湖湘文化的特点以及湖湘文化对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湖湘文化作为中国正统文化的一支,至今还影响着湖湘大地,那湖湘文化与名校教育有何关系呢?”接着,李慧星先生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从四个方面讲解二者关系:湖湘文化的“忠贞爱国、心忧天下”,与衡师“培身重德、家国情怀”一脉相承;湖湘文化“敢为人先,图变求新”与衡师“教育创新,特色立校”异曲同工;湖湘文化“经世致用,务实笃行”的精神与衡师“厚德博学,励志笃行”的校训不谋而合;“学达信天博古通今”与衡师“与时俱进 开放教学”如出一辙。“作为衡阳地区名校的代表之一,衡师一直致力于将传统与现实相结合,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李慧星先生说道。

讲座最后,李慧星先生将自己历时达25年之久编撰而成的力作——《衡山窑》捐赠给学校图书馆和文学院资料室。

20日晚,著名语言学家李如龙教授以“关于语言教育的改革”为题,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语言教育改革方面的专题课。

讲座伊始,李如龙教授向大家解释了语言教育的三大工程: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母语教育、对外汉语教育和对内的外语教育。李如龙教授强调,母语教育是中小学生的未来,但如今社会上语言教育改革不断,找到合适的语言教学方式,教好中小学语文,是摆在基层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

随后,李如龙教授提出语言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更新意识观念,即更新“重书面,轻口头”等思想观念;将“注重文学作品的语言鉴赏”的中学传统与“讲究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和科学分析”的西学经验相结合。李如龙教授认为,语言教育改革要切合汉语所具有的“复杂性、书面与口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特点的实际,要推动语文教育,就必须采取多方协调,综合治理的方法。

21日上午,知名书法家贺秋华先生作了题为《书法艺术鉴赏》的学术讲座。

从篆书到草书,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到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贺秋华先生带大家领略了书法的魅力。

贺秋华先生首先对“书法艺术”这一概念做了详细的讲解,并总体概述了书法艺术的内涵。随后,贺秋华先生从笔法、结体、章法和墨法等方面介绍书法艺术的技法,分享了有关书法创作的心得体会。而对于书法艺术的鉴赏,贺秋华先生则着重介绍了书法的点画线条、空间结构、神采意味几个方面。贺秋华先生强调说:“好的书法作品在于有灵性。”

最后贺秋华先生还对历代著名书法人物及作品进行了解读。

21日下午,资深翻译毕冰宾先生应邀来文学院讲学,他以“劳伦斯作品乡愁底色与东渐历程”为题,带大家走进劳伦斯的家乡诺丁汉,体会劳伦斯的乡愁。

毕冰宾先生开篇言及,劳伦斯的故乡情韵在其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介绍道,劳伦斯的《白孔雀》、《儿子与情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多部作品中都能找到家乡的影子,甚至作品的创作背景就是以家乡的背景为原型。毕冰宾先生表示,劳伦斯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不断地在城市与乡村中穿梭。

那劳伦斯的作品是如何在中国流传的呢?“作为一个深入接触劳伦斯朋友圈的人,徐志摩翻译了其作品,为劳伦斯作品东渐打开一扇门。其后的几十年间,一些文人对劳伦斯的研究也使劳伦斯作品愈发被大众熟知。1936年饶术一先生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书的翻译与其后赵少伟的开拓性论文更是对劳伦斯作品东渐的重大推进。”毕冰宾先生如此介绍说。

文学院学术论坛第二季,以全新的面貌呈现,此次活动不仅请了以上四名在各个领域成就卓越的专家前来讲学,还将邀请李相勋、伍光辉、杨旭明、彭曙蓉等校内专家进行学术讲座。

文字:曹钟文 谢娴婷 曹雨萱 严思奇 梁杰

图片:肖洁 周萱 李丹 刘翼舒

审核:李振中



 相关链接: 文学院“学术论坛第二季”系列讲座之外请专家篇

logo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