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船山学社和衡阳师范学院王船山思想科普基地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船山论坛系列讲座于2017年12月11日至14日在文学院举行,本次活动以“走进船山课堂,倾听哲人声音”为题,共邀请朱迪光、唐红卫、杨旭明、陈杨、李振中、杨兴华、伍光辉等七名船山学研究学者为我院学生讲船山故事,传播船山精神。
12月11日下午,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朱迪光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如何弘扬中华文化——以图说王船山为例》的讲座。
朱迪光教授以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地位与作用作为切入点,并从个人、国家和党三个方面例证了当今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呼吁在座的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学好专业知识,将传承传统文化视为己任。
紧接着,朱迪光教授举例分析了船山思想与中华文化的紧密关系。他指出,无论是在当今还是过去,船山思想都被国家领导人所高度重视;同样,在中外哲学史上,船山先生也被誉为“东方黑格尔”,具有极高的地位。
讲座最后,朱迪光教授结合船山先生的生平经历,引用十个短语对其一生作出了精要概括,即:“雁峰降圣、折弓向学、严父传经、尊黄复国、圣威摄酋、传经却盗、鉴古论今、船山胜佛、正学开新、全归大罗”。让到场聆听的各位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船山先生丰富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12月11日晚,唐红卫博士作了题为《民国船山学社社团活动研究》的讲座。
唐红卫博士分别从“船山学社的前生”、“船山学社的成立”、“船山学社的社团活动”三方面对船山学社的发展进行详细的介绍。
唐红卫博士首先从船山学社的前生入手,讲解了晚清以来船山著作与学说的传播与完善。
接着,唐红卫博士从民国初期政治背景、思想背景和湖南社会现状三方面分析了船山学社建立面临的难题。
那么,船山学社的社团活动具体有哪些呢?
唐红卫博士介绍说:“在船山学社中,学术会讲是一项十分重要且贯穿始终的活动,除此之外,船山学社还有兴办新式教育,建立船山学校,印刻船山著作和出版船山学报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有效地传播了船山思想,使其影响再次扩大。”
12月12日上午,杨旭明教授以“传播学视野中的王船山思想研究”为题,从不一样的角度向大家介绍王船山思想。
讲座伊始,杨旭明教授向大家讲解了王船山思想与现代语文教学的联系,并表示随着社会对语文教学的重视,传统文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逐步上升。
随后,杨旭明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王船山生平,并结合史例,向大家讲解了王船山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影响。他强调说“王船山的精神核心‘经世致用’至今还影响着湖湘大地。”
紧接着,杨教授从新闻传播学的学科角度出发,例举了几个常见的传播学研究范式,并与大家一同回顾了船山思想的传播历史,指出了船山思想传播的现实困境。
最后,杨教授就王船山思想研究新范式做出设想,重点探讨了其新的传播机制与发展。
12月12日晚,陈杨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以“论王夫之的士人精神与风流思想”为题的讲座。
“王夫之,又名王船山,衡州大地思想文化领域的一座高峰,其所秉持的人生操守与精神追求是自强不息且率真洒脱的。”讲座开始,陈杨老师如此介绍王船山。
船山思想究竟是什么?
“从船山先生生活的朝代来看,在明清之际这一社会转型、文化转轨的大动荡时期,船山先生自始至终坚守士人之道,是极其可贵的。另外,从船山先生的《放杜少陵文文山作七歌》、《遣怀》等著作中,也能体味到其狂放不羁、率真洒脱的风流思想,于是后人便将他的思想归纳为:民族至上的爱国主义精神、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创新精神”。陈杨老师说道。
“船山先生的士人精神与风流思想,不仅影响了曾国藩、谭嗣同、章太炎、杨度、毛泽东等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在海外的影响力也逐年提升。”陈杨老师如是说。
12月13日下午,李振中教授作了题为《从王船山<说文广义>看许慎<说文解字>》的专题讲座。
李振中教授首先对王船山的《说文广义》与《说文》的内在联系作了简要阐述。他指出,《说文》三卷所透露出来的一个分析原则,便是“类聚分析”,而“词与意义说解”是《说文》的核心构成。
随后,李振中教授从“训释种类”、“训释方式”、“补充和引用”以及“联绵词训释”四个主要方面对《说文》聚类分析作了详细的解说。例如:词义训释种类就其目的可分为“义训”和“声训”两种。其中,《说文》“义训”一般分为“实义、本义、造意”三种模式,而“声训”的类聚则分为“系源式声训”和“推源式声训”两种;训释方式的类聚分析分为“直训”和“义界”。
讲座最后,李振中教授强调道,类聚分析《说文》,进而归纳其释义系统、分析证明其原理和规律、揭示和显现汉语言文字的系统性,这便是它的现代意义所在。
12月13日晚,杨兴华教授作了题为《论王船山<楚辞通释>不显于清代原因》的专题讲座。
“王船山不喜为古书作注,他的一生只为两本古书作过注,其中之一就是《楚辞通释》。” 讲座伊始,杨兴华教授强调道。
接着,杨兴华教授就清代书籍对《楚辞通释》的稀少记载,以及楚辞学著《四库全书》不录《楚辞通释》的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进而阐述:《楚辞通释》在清代学界地位不高、影响有限,不显于清代的事实结论。
那么,《楚辞通释》不显于清代的原因是什么?
杨兴华教授指出,在《楚辞通释》中,王船山虽借楚辞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民族思想和志节操守,但在其传播过程中,并未受到明显的政治干预,所以,政治原因并非主因;随后,杨兴华教授旁征博引,结合实例,从《四库全书》的学术评价标准和对《楚辞通释》的诠释特点与同学们进行了探讨分析。“《楚辞通释》‘义理为体,考据为用,释评结合,发愤抒情’的诠释特色与清代‘重考据,轻义理’的学术评价标准产生了冲突,这是《楚辞通释》于清代不显的主要原因。”杨兴华教授如是说道。
12月14日晚,伍光辉教授以“船山思想人格论及其当代启示”为题,带领大家体会船山思想人格论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当代的作用。
伍光辉教授主要从王船山对理想人格论的构建、王船山对理想人格论的践行、王船山理想人格论的当代价值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伍光辉教授认为,在体系构建上,王船山的理想人格论主要包括君子人格、意志人格、智慧人格和道德人格几个方面,其中君子人格是王船山理想人格论的核心,它不仅是其它三种人格的辩证统一,也是德、智、仁、勇诸品格的有机结合。
“船山先生不仅着重于理论知识的研究,还非常重视理想人格的践行。他所描绘的君子人格,就是他一直思考和追索的理想人格。”伍光辉教授这样说。
谈及王船山理想人格论的当代价值,伍光辉教授辩证地说:“理想人格的标准应与时代要求相符,与时俱进;它同时也是多种品格的统一,不可偏废;而以身任天下是理想人格最重要的特性。”
文学院船山学研究基地是湖南省2007年第三批设立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自成立以来,便一直致力于船山学的研究,并不断将船山思想传播到当代大学生当中去,此次“船山论坛”系列讲座活动更是进一步传播了船山思想,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文字:曹钟文 王乐 曹雨萱 严思奇 谢娴婷 梁杰
图片:肖洁 李丹 周若瑶 孙宇超 刘翼舒 戴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