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文学院学术论坛第三季——让青春乘着学术的翅膀高飞

发布时间:2018-10-27 来源:

自10月24日起,文学院学术论坛第三季——“让青春乘着学术的翅膀高飞”系列讲座陆续拉开序幕。10月24日至26日期间,衡阳市作家协会主席陈群洲、湖南大学学报编审兰甲云博士、文学院教师吴戬博士、彭曙蓉博士作为主讲人先后开展了五场不同专题的讲座,文学院师生到场聆听。

10月24日晚7:30-9:30,陈群洲先生于文D603作了题为《当代衡阳诗歌——衡阳诗歌群的崛起与走势》的学术讲座。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1-2班全体学生参加。

陈群洲先生的讲座主要围绕当代中国诗坛中不容忽视的衡阳诗歌方阵、衡阳诗歌群的崛起、衡阳诗歌的突破之旅这三大方面展开。

首先,陈群洲先生列举了2018年衡阳诗歌界三件大事,让同学们对衡阳诗坛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陈先生以一段上世纪八九十代衡阳诗歌的介绍作为引子,向同学们展现了当时校园文学风貌以及当时衡阳的著名作家谢冕、郭龙等。此外,陈先生还总结了三种写作状态:灵感写作、经验写作、强制性写作。陈先生说道:“一首诗如果要给人意外惊喜,就要注重细节。”最后,他鼓励同学们要提高文学素养,积极写作诗歌,让衡阳诗歌在团队精神和品牌打造中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10月25日下午2:30-4:20,兰甲云先生在文D501作了题为“C刊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的学术讲座。文学院班子成员、教授、博士和其他没课老师参加聆听本次讲座。

讲座共分为两个环节。在第一环节中,兰先生向在座各位老师阐述了自己关于目前学术刊物和用稿一些见解和看法。首先,他举出几大高校学报的相关案例,以此引出学术评价的重要性。接着,针对文史哲学界的学术论文发表阵地处于怎样地位这一问题,兰先生提出了两个重要因素:影响力和文载力。为此,他提议阅读文摘刊物,扩大阅读面向,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文章受众面,增强自己所写文章的可读性,以此来提升影响力和文载力。然后,兰先生还谈及了自己对选题的看法和建议,他认为选题要有前展性和创新性,并且要采用新方法和新题材。

在第二环节中,在座各位老师和兰先生就提出的问题相互交流心得与看法。在这一环节中,兰先生还特别强调:一篇论文想要成功,简洁的题目、精彩的摘要是必不可少的。本次讲座,使文学院教师的学术思想得到激荡,使文学院教师对学术论文的撰写与C刊发表有了新的认识。

10月25日下午4:30-6:10,兰甲云先生应邀在文D603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行礼乐之道,致中和之德——孔子道德理想实现的必由路径》的学术讲座。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3-4班全体学生参加。

讲座开始,兰先生引经据典,为大家全面解读了孔子道德理想的历史文化内涵。“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孔子心目中的道德理想社会不仅包含了对社会的普适标准,更涵盖了对个体的殷切期望。

接着,兰先生还从细微之处入手,详尽地展示了孔子的道德理想。“行礼乐之道,致中和之德”是孔子道德理想实现的必由途径,正所谓“礼乐皆得,谓之有德”。而行礼乐之道,又何以能致中和之德?对此,兰先生阐释说:“礼乐之道以仁为核心,仁通过行礼可致中德,仁通过行乐可以致和德。”只有拥有仁心,通过行乐,方能成就和德。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兰先生认为,孔子“行礼乐之道,致中和之德”的理想诉求在当今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讲座最后,兰教授以社会实例告诫在座同学,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胸怀仁爱,潜心学习并传承以孔子的道德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10月25日晚7:30-9:30,吴戬博士在文D603作题为“马谡之死与蜀国的政治危机——以《三国演义》为中心的考察”的学术讲座。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5班全体学生参加。

讲座开始,吴博士从多个角度论证了“纸上谈兵”非赵括一人之失,从而引出此次讲座内容的主人公——马谡。经历失街亭一仗,马谡留给读者的形象大都是军事庸才。而在讲座中,吴博士却巧妙引用了《三国志》《三国志注》《三国演义》等史书典籍,为在座同学展现了马谡在许多方面的过人之处。“虽诸葛亮赏识有加,而当时的马谡仅仅是位籍籍无名的将领,能得到一国统帅如此程度的关注,他必定不一般。”吴博士强调说。

此外,吴博士还分析了马谡性格中不足的一面。“马谡具有政治上的过人之处,功于心计,但在军事上,他难及司马懿。”诸葛亮力排众议,坚持让马谡领导街亭之战,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在蜀国局势不稳固的当时,诸葛亮这次的政治失误以及马谡的经验缺乏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蜀国的败亡。

吴博士的讲解幽默风趣、旁征博引,既开阔了研究思维,又激发了同学们对于文学、历史、文化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人物。

10月26日下午4:30-6:10,彭曙蓉博士在文D603作题为“中国诗词中的女性意识”的学术讲座。

讲座开始,彭博士介绍女性意识的内涵。这里,“女性意识来自男女两性,并非特指女性的女性意识。”彭博士特别指出,不论男女,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性格相反的人,每个人都具有双性别特征。接着,彭博士从心理方面分别介绍了男女的异性特质。“男性的女性特质称为阿尼玛,经常显示的形式是性爱的幻想。”彭博士列举了诗词中具有男性的女性特质的作品,例如屈原的《离骚》。最后,彭博士还介绍了女性的男性特质。“女性的男性特质称为阿里姆斯,具体表现为勇气,信心和进取精神。”以李清照《夏日绝句》和许穆夫人《载驰》为例,彭博士满怀激情的讲解让在座同学深刻感受到了女性的男性特质中的豪放与洒脱。

在提问环节,在座学生积极发言,现场气氛活跃,彭博士也耐心地为同学们一一解答,鼓励大家注重将两种性格特质很好地加以融合。

本次讲座不仅有利于增进学生对“两性性格特质”的了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文学院开展本次学术讲座,目的就是进一步使师生‘与专家学者面对面’。有了面对面的交谈,文学院师生所触碰到的知识才更加有情感、有温度、有深度。”对于本次学术论坛开展的意义,任美衡院长如此道。“我们相信,学术论坛带来的不仅是一场文化大餐,更是一场思想交流的大餐。在交流与思考中,文学院学子能收获更为深层次、更宝贵的知识。”

文字:曹雨萱 谢娴婷 龙城 刘桑 曾秀春

图片:周若瑶 孙宇超 刘翼舒 杨露伊 杨钰莹 文靖



 相关链接: 文学院学术论坛第三季——让青春乘着学术的翅膀高飞

logo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