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文学院开展学术论坛第四季之“历史人物籍贯地理研究”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19-04-20 来源:

4月19日,文学院于文D603开展学术论坛第四季之“历史人物籍贯地理研究”专题讲座,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夏汉宁老师应邀担任本次讲座主讲人。我院党总支书记邓玉久、院长任美衡、赵斌老师、李相勋老师等以及诗人罗诗斌、衡阳日报社记者何芬出席本次讲座,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班全体同学参与到会。

会议伊始,邓玉久书记对夏汉宁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地介绍了本次讲座的流程和目的。

任美衡院长则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了夏汉宁老师,并对夏汉宁老师丰硕的科研成果表示了极大的肯定。任院长提到:“夏汉宁老师是我院赵斌老师的恩师,那也就是我们的老师。这是一场难得的学术讲座,希望同学们能在此次讲座中有所收获。”

随后,夏汉宁老师展开讲座。夏汉宁老师主要从六个研究步骤逐步阐述了研究文学地理的方法,并指出:“研究文学地理的方法中,有一项最重要的步骤是:围绕某一地域或某一朝代历史人物进行‘地毯式的扫荡’的工作。尽管这一工作十分繁琐,但它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是深入思考人才和地理关系的基础,而文学地理学的发展又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夏老师还表示,文学地理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的学科,也是打通古今中外的一门学科。同学们应该重视文学地理学的基础性研究,以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和夏老师积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夏老师就提出的“宋代封爵制度与进士封官的区别”“宋代江西文学家考录时对祖籍和户籍的考量”等问题作出解答,并强调:“封爵制度充其量只是一种荫蔽体制,即使是封官也无法进入国家权利的中心,而在宋朝,进士出身的官员才是皇权体制下的新生主力军。在收录宋代江西文学家基本情况时,一切要遵循史实材料的记载。”

讲座最后,赵斌老师对此次讲座进行总结。他指出:夏老师的讲座思路清晰、引经据典,其中所提供的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值得在座同学们学习效仿。

本次讲座不仅拓宽了我院学生的视野,而且增进了他们对于文学地理学的了解,给予其对于毕业论文研究方向的启示。这也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发散思维、多面学习,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储备。

文字:毛星语

图片:文靖

编辑:高莹

审核:李振中



 相关链接: 文学院开展学术论坛第四季之“历史人物籍贯地理研究”专题讲座

logo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