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进一步探讨衡阳诗歌的出路与未来,4月26日,衡阳市作家协会、衡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衡阳市诗歌学会、衡阳新闻网及其文学院部分专家学者联合开展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衡阳诗歌的出路与未来暨洛夫文学研究基地筹建会”,著名诗人、中共常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丘陵,著名诗人、中共衡阳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衡阳市作家协会主席陈群洲,衡阳新闻网站长、知名诗人李镇东,知名诗人李乔生,以及知名诗人冷燕虎,文学院院长任美衡教授等人出席。
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围绕“衡阳诗歌的出路与未来”这一主题,在座各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作为衡阳市作家协会主席,陈群洲先生对于衡阳诗歌的未来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诗歌是人生阅历与个人感情的回归。衡阳一直是诗歌大市,既有像前辈诗人洛夫那样在整个华文写作领域领军的泰斗级人物,又有不少本土的中国诗坛实力派,在新时代的召唤下,衡阳诗歌的未来是光明的,趋势是上升的,更广阔的创造源泉与表现空间必将使衡阳诗歌群体进一步焕发生机。
围绕“洛夫文学研究基地筹建”这一主题,在座各位在对洛夫的文学创作进行深入探讨的同时,也相应提及了其他湘南作家的文学创作及研究。任美衡院长提到,洛夫先生作为衡阳本土杰出的诗歌代表作家,在诗歌上有着极高的成就与造诣,研究其文学创作轨迹对于衡阳诗歌的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与此同时,筹建洛夫文学研究基地对于推动我院“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发展具有极大帮助作用,各方应实际行动起来,协同促进洛夫文学研究基地的早日成功。
本次研讨会以诗歌为主题,将目光于聚焦衡阳本土,既是一次深度学术探讨,又是一场富有趣味的诗歌交流。有利于文学院焕新学术思想,形成别开生面的文化教育格局。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创办于1958年,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均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获得学科教学论(语文)硕士学位授予权,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湖南省特色专业。
定位与目标:本学科以汉语言、中国文学研究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己任,以语文教育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为应用方向,致力于地方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努力建成队伍优良、特色鲜明、成果突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应用性学科。
优势与特色:本学科以汉语言文学为载体,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研究,以王船山思想文化及其体系为突破口,在王船山学术研究史、王船山经济伦理思想等方向取得了突破;将理论研究与普及、推广实践相结合,在青少年学生人格养成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的评价与教育,在中国文学价值评估体系和中国文学经典生成机制研究方面有所建树,《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专题推介。致力于中国古文字研究,甲骨文形义关系研究成果在《中国语文》发表。
人才培养目标:本学科秉承百年师范的育人精神和船山书院的国学传统,旨在培养优秀的语文教师与优秀的文化传播者。
国内外影响:本学科已成为全国船山学研究中心,学术影响已拓展到了韩国成均馆大学等海外学府,已招收了3批26名外国留学生前来学习。
文字:曹雨萱
图片:周若瑶
编辑:高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