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当好脱贫攻坚一线排头兵

——对话师院校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刘伟男

发布时间:2021-03-19 来源:

“珍惜在母校在师院的时光,珍惜遇见的每一位良师益友,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用心地把握每一点学习,师院年华一定会成为我们绽放人生精彩的进阶。”

(插图1.2021年2月刘伟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刘伟男——这位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高武村第一书记的眉峰比较明显,几近三角形,这让他总是一副眉眼扬起、亲切开朗的模样。常年在村里和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他的脸颊被太阳晒得黑红,乍一眼看过去,活脱脱就是一位淳朴热情的苗家老乡。

在高武村驻村帮扶三年,让刘伟男走完了从乡到县到中央部委再到村的一个循环,2007年到2011年,在衡阳师范学院读中文系;2011年到2013年,在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读研究生;2013年,考录湖南省长沙市选调生选配到浏阳市(县级市)金刚镇党政办公室工作;2014年,在浏阳市委办公室工作;2015年,通过中央和国家机关遴选考录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工作;2018年驻村帮扶至今。

“圆梦之旅,也是攻坚之途”

2017年,作为定点帮扶深度贫困县从江县的中央部委单位——中国贸促会决定选派一批青年干部支教扶贫。衡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的刘伟男是当时少数科班出身持教师资格证上岗的支教干部。那年10月,他来到了从江县西部山区的加榜乡中心小学支教。

从北京出发坐飞机,到贵阳转高铁,到高铁站转大巴,到县城转中巴,到乡镇转摩托,到学校转“11路”。“我是坐了四个小时的车,才从县城坐到乡镇。除了船以外,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几乎都坐遍了”。

支教住在老旧教师宿舍里,一栋透风漏雨的木房子。“那时进校就看到学生直接拧开自来水龙头喝,我还以为是卫生习惯不好。后来才清楚小孩子生活品质比我们高多了,那都是一级水质的山泉水,清凉可口,甘冽悠长。现在舌头还常回味着品尝第一口时的味道”。

(插图2.2017年10月刘伟男在从江县加榜乡中心小学支教,为山区孩子们带来趣味课堂)

“真正让我对这个地方深度贫困有直接认识的还是一次家访。老百姓都是矮矮的木房,偏厦还披着木皮,没有盖瓦。通到家里的路全是泥土路,象征性地铺了几块石头。家里没几把椅子,学校里的老师坐完以后,我就随便拿个菜篮子翻过来坐。房间里有股味道,家里下面养了两头香猪,下面养猪,上面住人,人畜混居。”刘伟男蹙紧眉头徐徐讲道,“当时想上个厕所,厕所就是后面山坡的一个桶。厨房就是一个铁三角架起的一口铁锅,烧着的柴火红彤彤,冒出的烟缥缈在屋内。屋外看炊烟袅袅是一种美,屋内熏炊烟就是一种受罪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了,老百姓居然连厨房厕所都没有,心里还是很酸楚的”。

“苗侗乡亲的热情淳朴善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几户人家凑一顿丰盛的晚饭,有的带米带笋、有的带鸡带鸭、有的带鱼带肉。当然在少数民族地区必不可少的是酒。有米酒、杨梅酒、重阳酒、甜酒,都是自家酿造的。老百姓吃饭都是有筷子没有碗,吃糯米饭就是用手抓,捏成紧紧一团,很有特色也很传统。总而言之,饭吃好酒喝够就是村民最质朴纯真的表达。那晚的脸上泛红既是酒精指数也是心灵温度,心里觉得很温热很感动。我们的苗侗乡亲多么可爱!我们的老大哥老大姐多么实在!我们脱贫攻坚的征途还多么繁重!”刘伟男一直满脸笑意地沉浸在那晚的回想中。

(插图3.2017年10月刘伟男在从江县加榜乡支教家访,农户厨房就是一个铁三脚架一个铁锅)

“后来回北京,我就在想,能力范围内,有机会一定要为苗侗乡亲为困难群众再做点什么。也许是精诚所至,正好赶上中国贸促会驻任第一书记轮换,于是我主动报名申请驻村扶贫。2018年4月,我来到了高武,来到脱贫攻坚最前沿阵地,开始了圆梦之旅,也是攻坚之途”。

“说起来,没有学院的教导,没有师院的经历,可能也不会有那么一次和黔山贵水、和神秘从江、和苗侗乡亲的美好邂逅。所以,经历无比宝贵,你永远不知道你经历的哪一段会怎样影响你的人生。幸运的是,努力认真地把握了每一段,把握了在师院的芳华岁月”。

“点燃高武群众心中那团火”

初到高武村,没有厕所厨房、人畜混居、粪水流淌、垃圾飘飞。错落的木制房屋破败矮小,一色的墙壁熏得黝黑,有的房龄甚至超过了60多年,几户人家挤在一个小房子里的情况比比皆是。陪着苍蝇吃饭就着蚊子下酒是生活常态。除了一条主干道是硬化水泥路,其他几乎都是泥路和土石子路。深度贫困清晰地镌刻在这座村庄的皮肤上、血液里、骨骼中。

刘伟男一头扎进了高武村,住在村里吃在农家,一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走村串户,他用眼睛在审视、用耳朵在聆听、用鼻子在嗅闻、用身体在感触高武5.92平方公里的深度贫困,这片苗侗土地的落后与艰辛,可物质上的贫与困都不是他最忧心的地方。

(插图4.过往深度贫困的高武村人畜混居透风漏雨人居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

“我刚来,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前来考察捐赠,他们特地随身带了饮料糖果给小孩子们。一般孩子看到糖,高兴地接过来才对。但是高武孩子完全不一样,直接扭头,哭着飞快地跑回了家,怕生得很。穿着传统苗装的妇女在楼上偷偷地打开窗户,看一眼外面,立马就合上了窗。到一个村民家走访,孩子生病了,请了鬼师做法。什么是鬼师呢?就是苗巫,俗称跳大神,当真是不信医生信鬼神。村里没有一个大学生,30岁往上走的人,初中文化是绝对的高学历,在家妇女会普通话的屈指可数”。

在随后的会议、走访、座谈中,刘伟男总能深切感受到党员干部群众中弥漫的那种迷惘无助、无奈失落的情绪。脱贫攻坚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和干劲。怎样点燃高武群众心中那团火,跟着自己一起干?怎样坚定决心、树立信心,让大伙儿相信改变、相信未来、相信必胜?怎样抓紧谋划迅速推进能改变高武贫困面貌的一揽子帮扶项目?是摆在这个新任第一书记面前必须烧好的“三把火”,又以第一把火最为关键、最为重要。

“师院读书那会,我在仁智家园社团组织工作,大二的时候担任过仁智家园的CEO。那时候无论是团委张云峰书记,还是前几任CEO谢芸学长、蒋晓飞学长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虽然只是校园内仿公司化运作的学生社团组织,但是我们几代仁智人都孜孜以求的一个目标就是如何构建仁智的文化,如何让每一个仁智人拥有仁智风格。比如云峰书记提出了‘仁以立己智以谋人’的仁智文化内核;谢芸学长创设了一整套完整的仁智VI(视觉识别系统);晓飞学长传帮教带地让我们那一届仁智人生动领略了‘精彩源于仁智’的仁智文化内涵。在仁智的每一天都是我在师院最值得回味的日子。在那群人身边,在那个氛围里面,在那个文化熏陶下,你就是觉得很幸福、很有干劲、很充满活力。每一次会议都激动不已,每一场战役都殚精竭虑,每一场活动都心潮澎湃。应该讲,仁智家园最先教会我怎么去做人的工作。这些在高武后来的脱贫攻坚工作,在激发高武群众的内生动力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插图5.2008年刘伟男在衡阳师范学院仿公司化运作学生社团组织仁智家园员工例会)

视线拉回高武,让群众迅速看到改变,看到胜利是刘伟男点燃高武群众心中那团火的导火线。“环境卫生转变是群众身边最直观最具体最可感的改变,同时也是投入最少立竿见影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能稳操胜券,小切口办大事情”。

说干就干,马上就办。刘伟男拿起铲子,开始每天在村内主干道铲牛粪。清晨跑步,随身携带一个垃圾袋,跑到哪儿捡到哪儿。车内常备火钳和夹子,车轮滚到哪儿垃圾就捡到哪儿。

众人拾柴火焰高,要让环境卫生整治形成氛围,靠光杆司令可不行,要想尽千方百计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刘伟男组织起村支两委和党员队伍定期冲洗路面,将其确定为党员主题党日活动规定动作。带动起全村在读学生定期开展拉网式清查捡垃圾扫死角。开展妇女家居卫生比武,互相参观房间卧室,让寨老族长当评判员和打分员。连续动员在村劳动力,相继发起人畜混居整治拆圈行动、清废行动,一步步让违建的废棚烂圈成为历史。一时间,高武人无分男女老少,地无分东南西北,都卷入了这场环境整治浪潮。

(插图6.高武村环境卫生整治人民战争中在读学生人人成为保洁员个个变为清洁岗)

不仅要打好村庄面貌的外线战争,更要打好群众家居卫生的内线战争。不仅要打好全线的运动战,更要打好重点区域的歼灭战。紧接着刘伟男分阶段、分批次地瞄准卧室凌乱、客厅散乱、厕所脏乱等家居环境卫生的顽瘴痼疾,通过每户发放衣架50个,解决衣物乱堆问题。发放鞋架1个,拖把、扫把、撮箕、环卫桶2套,垃圾桶2个,垃圾袋200个,解决条理归顺和地面整洁问题。发放毛刷1个,洁厕灵和洗涤剂1瓶,解决异味脏差问题。发放后,定期入户督导使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抓,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推,倒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环境整治常态。

扶贫无小事。短短几个月下来,高武焕然如新,家居翻天覆地,老百姓感受最直接,受益最明显,反映最强烈,“从没见过寨子这么干净、这么清爽”,“这个书记是来做事的咧”,“以前总觉得无法,原来靠自己,村子也可以这么好”。

(插图7.刘伟男和高武困难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同心干加快推进帮扶项目奋力改变贫困面貌)

民心就是最大政治,群众的精气神上来了!信心上来了!眼里的光,嘴角的笑,手头的劲都上来了!“书记,我们想修厕所”,“书记,我们想把路修好,不踩一脚泥巴的那种”,“书记,现在垃圾是收拾好了,可没地方处理,咱是不是建个焚烧池啥的”。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逐渐打开闸口,奔涌而出,星星之火被点燃,终成燎原之势,高武从“要我干”迅速换频为“我要干”。

干群同心,苦干实干,高武大地烽烟四起,战旗烈烈,激情如热浪,项目如春笋,一两年光景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村级卫生室、新时代讲习大舞台、消防管网、饮水安全工程、排污管网、民族文化寨门凉亭鼓楼等拔地而起、投产使用,房屋透风漏雨整治、厕所厨房革命、危房改造、绿化工程速战速决、连战连捷,高武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跨越式发展,区域性后发赶超,高武以前所未有的崭新姿态屹立在苗乡侗寨,深度贫困面貌一去不复返。却看群众愁何在,漫卷西风喜开颜。

(插图8.今日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的美丽幸福新苗乡高武村航拍图景)

“教育是根本”

“我觉得母校从事的是一个伟大的工作。她培养了千万个教师,千万个从事人的教育工作的人。当真正置身在深度贫困,你对教育的理解、渴望和崇敬会更加地深刻和清醒,对教师对这个职业的尊敬、认同和感激会更加深入和清楚。教育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

也许是师范毕业,刘伟男在任何时候都把教育扶贫摆在突出位置。“高武的教育扶贫,我们总结了三句话,用人引导人、用环境影响人、用实践造就人。我们努力用教育改造高武下一代,去争取未来,赢得未来,塑造未来”。

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连续三年刘伟男都会从杭州师范大学请十五名志愿者,来高武村举办脱贫攻坚夏令营和村级文艺汇演。夏令营期间,品学兼优才艺出众的杭师大老师不教授主课,就是吹拉弹唱,音乐美术绘画舞蹈武术,路子怎么野怎么来,只要是孩子们日常接触不到的,就最大限度地拓展和教授。

(插图9.2020年8月刘伟男和杭州师范大学志愿者、高武学子一起为村民精彩演绎脱贫攻坚专题文艺汇演)

“这有几方面考虑,一是任何孩子的天性和可塑性都很强,但在高武缺少触媒。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大家都知道,体育老师上数学语文,音乐老师包几个主科是常态,基本上孩子绘画音乐的天赋或兴趣都会直接被淹没,夏令营的短暂窗口多少可以探求或保留一些孩子的天性和向往,也是一种见识的开拓。二是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提高,精神面貌、与人沟通的欲望极大增强。杭师大老师的精心排练下,原先不会跳舞、不会唱歌、不会主持的孩子发现只要给我个机会,我也可以精彩。这种自我认同感、社会认同感是重新构建自我、确立自信的最好催化剂。三是孩子找到了人生新方向,锚定了人生新标杆,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孩子找到了自己想成为的人的样子,激发了努力学习达到这个目标的内生动力。夏令营和文艺汇演、杭师大老师的作用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一次学校组织作文写作《我的梦想》,许多高武孩子都写了去杭州读大学,这就是杭师大老师的影响,这就是高武学子人生追求和价值的重塑”。

每年高武都会安排品学出众的孩子去北京、杭州、长沙等地见学,参观中国贸促会机关大楼,参加国际展览展会或是与当地重点院校的师生直接互动。“目的就是打开视野,短暂地把他们从原生环境抽离出去,改变孩子们构建人生图谱的参照坐标系”。

(插图10.2019年7月刘伟男带领高武村品学兼优学子北京见学在中国贸促会机关大楼合影留念)

每年高武都会举办村级培训班,高武自己的大学生当校长,高中生当老师或助教,初中以下的孩子全部入学就训。整个课程组织、教务、教学、后勤都由高武学生自主完成、自助合作、自我运作。所有领取助学金的高武孩子都必须在村委会从事第一书记助理或实习村干,都必须在培训班工作或上课,累计工时和课时。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举办培训班一方面孩子的感恩意识、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极大提升,这批学生骨干就是将来高武的人才梯队。另一方面,在贫困地区的家庭教育是零,我们用公共服务弥补起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这块短板,所有孩子假期告别手机游戏、电视和抖音快手的精神荒芜,孩子的基础成绩稳步提升,溺水、交通事故的安全风险直线下降,篮球、羽毛球、象棋等健康文明的体育文娱方式蔚然成风,更重要的是全村所有孩子假期学在一起、玩在一起、动在一起,从幼儿园到大学全贯通,大家熟悉起来、凝聚起来,若干年后这就是村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坚实支撑。培训班虽小,如果坚持办十年二十年,高武教育前途光明”。

(插图11.2020年8月高武村村级脱贫攻坚暑期培训班课堂)

脱贫攻坚以来,高武村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大中专院校生就读人数从零突破到八,培养了第一个重点本科生、第一个政府工作人员、第一个人民教师、第一个应征入伍新兵。今天高武孩子去过北京,见过天安门,同澳门同胞握过手,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互动频繁、交流密切,有的被评选为校园年度人物,有的当选为优秀学生干部,逐步能在高武各项村级事务中独挡一面,彻底告别了过往封闭内敛、自卑敏感的心理状态,真正锻造成为了有志气、有理想、有格局,乐观向上、阳光开朗、积极进取的新一代高武人。

“师院年华是绽放人生精彩的进阶”

“对于师院,对于母校,我满怀感恩。我来自一个普通农村,是学院的教育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学院是我出发的地方。在师院,我有幸遇到了许多影响我的好老师,他们的教诲今天仍然时常在我耳际回响,比如张云峰老师、刘智明老师、辅导员老师等等。在师院,我有幸遇到了值得一生铭记的学生社团组织仁智家园,拥有那么一段有梦做梦追梦圆梦的燃情岁月。在师院,我有幸遇到了许多将一生相知相伴相助相敬的朋友、学长学姐和学弟学妹”。

(插图12.2008年12月刘伟男荣获衡阳师范学院十大励志人物颁奖现场)

“我认真地在平凡岗位上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组织给了我很高的荣誉,这并不代表我个人有多大成就、有多大成绩、有多大能耐。我想,只是我比较幸运,作为一个代表,代表高武人民,代表为脱贫攻坚付出的很多集体、很多人走到了台前。所以,我能讲的、会讲的不多,其他先学、前辈、优秀的师兄弟姐妹比我厉害得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地说,就是珍惜在母校在师院的时光,珍惜遇见的每一位良师益友,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用心地把握每一点学习,师院年华一定会成为我们绽放人生精彩的进阶。”

PS:倡议

任职所在地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教师资源极其紧张,倡议有支教意愿,有扶贫济困情怀,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师弟妹们前来支教。支教时间半年为限,一年更佳。

希望有机会的话,师弟妹们寒假暑假和大三大四实习期充分利用起来,加入脱贫地区支教志愿行动。

脱贫地区乡村学校教师资源极其紧张,不限科目,来就是教育帮扶。通过支教,让贫困地区孩子们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想成为的人是扶志扶智的最佳方法。所以说,脱贫地区支教留下的所有时光、所有印记,对于那里的孩子、群众,对于那一方水土,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一种助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弟妹们自身通过实践去了解中国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社会实际,去触碰脱贫地区原滋原味的百味生活,去了解这些地方各色人物的所思所想,对洞察时代、洞悉时事、个人成长很有帮助。

倡议衡阳师范学院广大同学在安全可靠前提下,多体验多实践多奉献,用实际行动、志愿服务把我们自己、我们师院、我们社会建设得更加美好。



 相关链接: 当好脱贫攻坚一线排头兵

logo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