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制度汇编 >> 正文

    《中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06-12-13 来源:

    

    一、本大纲适用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学语文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研究新成果,研究中学语文教育的特点及其规律,通过传授和指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了解语文在中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明确语文教育的目的任务;帮助学生掌握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培养他们从事语文教育的感情和兴趣,使他们获得语文教育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一般原理,了解中学语文学习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了解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和语文课程改革实际,掌握语文教学的目标,能运用语文教学的原则、方法、媒体和评价手段,根据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规律,进行语文教学实践。

    学习过程中,对有关语文教学理论的学习,特别要注意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有条件的,可以边学习,边实践;条件不允许的,可以通过观看教学录像,进行分析研究的实践活动。只有密切结合教学实践,指导教学实践,才能学好这门课,学习也才有价值。

    教育学、心理学是研究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规律的科学。语文教学只有与它们密切结合起来,才有可能真正找到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依据,也才能真正知道语文教学应该怎样进行。因此,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和这些学科的有关内容相联系。

    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第一,要有敬业精神;第二,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的理论修养;第三,要敢于大胆实践。

    (三)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及课程的教学实施。难点在于能否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在具体的教材分析、处理和教学设计上来。

    (四)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后续课程

    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汉语课、文学课、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等。后续课程有《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中学写作教学研究》、《中学阅读教学研究》、《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等。

    (五)学时、学时分配

    语文教学论课程课堂授课共64课时,具体学时分配见教学大纲。

    (六)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其它教学环节的安排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到中学见习1周,理解书本知识,丰富师范生的感性认识。另外还要结合教材的重点章节,布置4次左右的书面练习。大学4年1期组织学生到中学实习6周,综合训练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三、教学大纲

    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2课时)

    第一节课程(论)和教学论

    1、课程和课程论

    2、教学和教学论

    3、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第二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

    1、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

    2、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

    3、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第三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

    1、语文课程论和教学论研究的发展阶段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4课时)

    第一节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1、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

    2、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经验

    3、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主要问题和弊端

    第二节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1、语文单独设科

    2、“国文”名称出现

    3、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

    第三节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1、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述评

    2、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的传承和创新

    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4课时)

    第一节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1、“语文”名称的由来

    2、语文名称的歧义

    3、语文课程的性质认识

    4、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与目标重建

    1、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转型

    2、语文课程目标的目标重建

    3、语文课程目标的特征和作用

    第三节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简析

    1、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简析

    2、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简析

    第四章语文课程设计(2课时)

    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

    1、语文课程标准的几个概念

    2、语文课程标准历史发展的择要回顾

    3、语文现行课程标准简介

    第二节语文教材的几个问题

    1、语文教材的概念

    2、语文教材的功能

    3、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

    4、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类型

    5、中学语文教材的发展

    6、语文教材使用的科学和艺术

    第五章语文教学设计(14课时)

    第一节语文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

    1、语文教学设计的正确指导思想

    2、正确认识语文课程

    第二节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1、确定教学目标

    2、安排教学内容

    3、组织教学过程

    4、选择教学方法

    5、创设教学情景

    6、板书或演示设计

    7、编写教学方案

    8、组织教学评价

    第六章语文教学实施(36课时)

    第一节识字与写字教学(2课时)

    1、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内容

    2、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方式方法

    第二节阅读教学(22课时)

    1、阅读教学内容

    2、阅读教学过程

    3、阅读教学方法

    4、不同文体阅读教学要点

    第三节写作教学(8课时)

    1、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写作教学的过程

    3、作文训练的方式

    第四节口语交际教学(2课时)

    1、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

    2、口语交际教学的方式方法

    第五节综合性学习(2课时)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与目标

    第七章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2课时)

    第一节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1、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语文教学中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

    第二节语文教学中教师主体性的发展

    1、语文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确立

    2、语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3、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4、语文教师研究的发展

    四、主要参考书目

    1.王文彦、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2.《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

    3.顾黄初《语文教育论稿》

    4.刘国正主编《我和语文教学》

    5.顾黄初、李杏保编《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

    6.张定远编《中学语文教学论集》

    7.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

    8.周庆元主编《中学语文教学原理》

    9.叶苍岑主编《中学语文教学通论》

    10.程大琥《语文学科论》

    11.王松泉《阅读教育学》

    12.李维鼎《语文阅读法》

    13.张隆华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史纲》

    14.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

    15.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

    16.王尚文《语感论》

    17.曾祥芹主编《文章学与语文教育》

    18.洪继舜《国外语文教学资料》

    19.钟为永《语文教学心理学》

    20.谭惟翰《语文教学心理学》

    21.张必隐《阅读心理学》

    22.蔡澄清《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教学经验选》

    23.王伟主编《当代中国语文教育专家研究》

    24.黄麟生、倪文锦主编《先进教育思想、高超教学艺术》

    25.沈衡仲《语文教学散论》

    26.于漪《语文教苑耕耘录》

    27.钱梦龙《导读的艺术》

    28.倪文锦《高中语文教学法》

    29.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

    30.施仲谋《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澳门语文能力测试与比较》

    3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32.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相关链接: 《中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

    logo

    友情链接: